木匠张守义:三代人的诚信灯笼照亮百年老店
在江南水乡的青云镇上,每逢除夕夜总有一盏特别的灯笼会准时挂上张记木器行的门头。这盏用香樟木镂雕的六角宫灯,三十年来风雨无阻地亮着暖黄的光,照亮的不仅是青石板老街,更是一段跨越三代的诚信传奇。
1992年的冬至,老木匠张守义在收拾铺面时发现账本里夹着张泛黄的欠条。『今欠王记茶庄定制花梨木茶盘两个,合计肆佰捌拾圆整。』落款日期竟是1978年。当时刚经历洪灾的王家为给老母治病,悄悄搬去了邻县。老人连夜翻出当年备好的茶盘——两个用油纸包了十四年的花梨木器,浮雕的兰草纹路依然清晰。
『爹,这早过诉讼时效了。』儿子张振业看着冒雪出门的父亲忍不住提醒。老木匠把灯笼往门环上一挂:『债主忘了,债不能忘。』次日凌晨,当他在雪地里敲开王家棚屋时,卧床的王老太竟一眼认出茶盘底部的『张记』火印。后来才知道,老人临终前常念叨这桩心事。
2008年金融风暴时,有个广东商人订了二十套红木家具当员工年终奖。等张振业带着徒弟们熬通宵完工,却发现对方公司已破产清算。有经销商想低价收购,他却把家具全堆进了仓库。『按合同这该是别人的东西。』半年后,重新创业的商人带着现金上门,看到连防尘布都按颜色分好的家具时,当场追加了新订单。
去年春节前,留学归来的孙女张穗穗在整理阁楼时,发现祖父留下的樟木箱里整整齐齐码着七十六张欠条。最早的一张写着『1965年赊徐家渡周木匠刨刀一把』,最新的是外卖小哥去年修电动车临时借的扳手。女孩把这些欠条扫描做成『诚信档案』挂在店铺公众号,意外引来央视记者的报道。
如今店门口的灯笼换成了LED光源,但灯罩仍是当年那截香樟木。有细心的顾客发现,灯座背面刻着张家祖训:『灯笼会灭,良心不黑。』镇上老人说,这盏灯照过王家孙子考取医学院的鞭炮,照过广东商人捐赠的希望小学,也照见那个雨天,张穗穗蹲在屋檐下帮流浪老人修好了断腿的板凳。
今年清明,几个网红举着手机非要买这盏『网红灯笼』。张穗穗笑着指指灯罩上新刻的一行小字:『非遗技艺传承单位张记木器行,信用代码:1949-永不过期。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