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诚实比金子更珍贵

admin2周前未分类12

在湘西一个叫青溪寨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周师傅。他做的木工活远近闻名,更让人敬佩的是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,从没做过一件昧良心的活计。

那年腊月,城里来了个西装革履的开发商,看中了寨口那棵三百年的老樟树。他拍着鼓鼓的皮包说:'周师傅,您用这树雕个关公像,工钱抵得上您三年收入。'寨子里的人都知道,这棵树是当年红军伤员养伤时拴马的地方。

周师傅蹲在门槛上抽完一袋旱烟,把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:'这活计我做不了。'开发商急了眼:'您是不是嫌钱少?'老人指着树干上模糊的五角星刻痕说:'当年红军伤员临走时,在这树下留了两块大洋当药钱。树要是会说话,准比我这老头子讲得更清楚。'

三个月后,开发商又来了。这次他带来张县政府批文,还有包鼓鼓的红包。周师傅的小徒弟阿旺眼睛都看直了,半夜偷偷量了老樟树的尺寸。第二天清晨,老人发现工具箱里的墨斗不见了。

寨子里的公鸡刚叫头遍,周师傅就拄着拐杖来到樟树下。晨雾里,阿旺正往树干上弹墨线。老人什么也没说,从怀里掏出个布包,里面是半块发黑的大洋和褪色的红军帽徽。

'师父我......'阿旺涨红了脸。老人把开裂的手掌按在树皮上:'你摸摸,这树结疤的地方,是不是像战士身上的伤?'雾水顺着树皮的沟壑流下来,分不清是露珠还是眼泪。

那天之后,周师傅的病突然加重了。临终前,他把阿旺叫到床边,指着院里那堆樟木边角料说:'雕个笔筒吧,上学娃们用得着。'又摸出那半块大洋:'这个......捐给村小学。'

如今寨口的樟树还在,树干上多了块小木牌,上面是阿旺亲手刻的字:'诚实比金子更珍贵'。每天放学时,总能看到孩子们围着树桩写作业,笔筒里插着野花,在夕阳下闪闪发亮。

二十年过去,当年的小徒弟成了非遗传承人。有次电视台采访,阿旺从展示柜最深处捧出个笔筒,筒底隐约可见半枚五角星的痕迹。记者问为什么不上漆,这位省工艺美术大师笑着说:'师父教过,木头就像人心,本色最好看。'

去年清明节,寨子里的孩子们在樟树下发现了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。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七十二个雕工粗糙的小木人,每个背后都刻着名字。村支书翻开发黄的纸条,上面是周师傅歪歪扭扭的字迹:'这些年在树下歇脚的红军后人,我都记着呢。'

现在每到农历三月三,青溪寨就会举办'诚实节'。寨老们坐在樟树下,给年轻人讲那块大洋的故事。树荫里新添了条长椅,椅背上刻着阿旺最新雕的作品——一老一少两个木匠,正在传接一把锉刀。

相关文章

老木匠的秘传手艺:一根木雕拐杖温暖三代人
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松岭村,有位头发花白的老木匠张守拙。他做的木雕拐杖远近闻名,最神奇的是每根拐杖都会在握柄处雕一朵含苞待放的杜鹃花——这个习惯背后,藏着一个让全村人红了眼眶的秘密。1998年夏汛,暴雨冲...

老槐树下的约定:守村人三十年守护的温暖秘密
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杨家村里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据族谱记载,这棵树是明朝洪武年间杨氏先祖栽下的,树干上至今还留着当年避难孩童用镰刀刻的歪斜字迹。每到夏夜,村里老人总爱摇着蒲扇在树下讲古,而所有故事里最...

老槐树下的约定:乡村教师三十年坚守点亮山区希望
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坳里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,枝干上系着的红布条随风轻摆。树下青石板旁,总能看到个清瘦的身影——57岁的周春梅老师正弯腰给孩子们系鞋带。这个画面,已在桐子沟村重复了整整三十个春秋。199...

善良的补鞋匠与神秘老人:一双鞋改变命运的奇缘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小巷深处,有个不起眼的补鞋摊。五十岁的王师傅守着这个摊子二十余载,粗粝的手指总沾着黑色鞋油,可路过的人都说他眼里有星光。那年梅雨季来得早,连绵的雨水把王师傅的蓝布伞打出个窟窿。他正低...

善良的渔夫与报恩金鲤

在东海之滨有一个叫青石村的小渔村,村里住着个叫老周的渔夫。五十多岁的老周独自住在海边的木屋里,每天清晨划着破旧的木船出海,傍晚带着寥寥几条小鱼归来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海面结着薄冰。腊月初八的清晨,老周像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碗粥的报恩奇缘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脚下,住着一位名叫老周的樵夫。四十年来,他每天清晨都背着竹篓上山砍柴,腰间挂着妻子绣的旧水囊,脚步踩得山道上的青石板锃亮。村里人都知道,老周有个雷打不动的规矩——每次上山必定多带两个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