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誓言:乡村医生三十年守护一村健康

admin2周前未分类9

在皖南山区的云雾村,有一棵三百年的老槐树,树下总放着磨得发亮的木药箱。每天清晨五点半,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梢时,63岁的李春生一定会准时出现。这个习惯,他已经坚持了整整三十二年。

1991年的寒冬,刚从卫校毕业的李春生背着药箱走进这个不通公路的村庄。那时他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基层锻炼,却不知老槐树会在他的生命里扎下根。进村第三天,他就遇上了挑战——村民王阿婆高烧昏迷,而最近的镇卫生院要翻两座山。

“当时我手都在抖。”李春生至今记得那晚的煤油灯如何把他的影子投在土墙上,“但看着阿婆孙子哭红的眼睛,我把课本里学的都试了一遍。”他用酒精物理降温,又冒险用了双倍剂量的退烧药。天亮时,阿婆的体温终于降了下来。

这个惊险的夜晚改变了李春生的人生轨迹。他发现在这个156户人家的村庄里,像王阿婆这样的留守老人就有七十多位。那年春节,他退掉了调回县医院的申请表,用年终奖金买了辆二手摩托车。

“哐啷哐啷”的摩托车声从此成为村里的生命线。2003年非典时期,李春生每天骑着它挨家挨户测体温。车后座绑着的喇叭循环播放防疫口诀,车头插着的红旗现在还被村民保存在祠堂里。

2016年夏天暴雨冲垮了出村的路,李春生蹚着齐腰的水去给临产的张婶接生。水流太急冲走了他的药箱,他就用竹竿和床单做了简易担架。“孩子出生时的哭声,比雷声还响亮。”后来村民们在老槐树下给他立了块“平安石”,上面刻着这些年他接生的23个孩子的名字。

去年冬天,李春生终于有了接班人——从省城回来的医学院毕业生小周。但村民们发现,老医生的出诊时间反而更早了。“趁着还能动,多带带年轻人。”他把三十多年的病例笔记都传给了小周,泛黄的纸页上除了病历,还记着谁家老人对青霉素过敏,谁家孩子该打疫苗了。

今年清明,村民们在老槐树下给李春生过了生日。蛋糕做成药箱的形状,蜡烛是63根银针模型。当风吹过槐树沙沙作响时,有人说听见了三十年前那个年轻医生的誓言:“只要还有一个病人,我就守着这片山。”

现在李春生的白大褂口袋里总装着三样东西:老花镜、听诊器,和一包乡亲们塞的槐花糖。糖纸哗啦作响的声音,和摩托车的引擎声一样,成了云雾村最安心的旋律。

相关文章

木匠与神鸟:善良与贪婪的千年寓言

在云南大理的苍山脚下,世代流传着一个关于木匠段九爷的故事。老人们常说这是百年前真实发生的事,连段家老宅的房梁上,至今还留着那只神鸟的爪印。那年遇上罕见旱灾,洱海的水位退了足足三丈。段九爷上山砍柴时,在...

善良的乞丐与神秘老人:一碗粥改变命运的奇遇

这是一个发生在北宋年间的真实故事,至今仍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。寒冬腊月的汴梁城,北风呼啸如刀。衣衫褴褛的张阿大蜷缩在城门洞的角落里,怀里揣着半块硬得像石头的炊饼。这位曾经的私塾先生因为得罪权贵而沦落至此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诚信比金子更珍贵

在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周师傅。他做的家具不用一根钉子却能传三代,村里人都说他的手艺是神仙教的。这天清晨,周师傅的徒弟阿强发现师父破天荒地锁上了工坊大门,门上贴着一张红纸:『最后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人的报恩

在很久很久以前,南方某座云雾缭绕的大山里,住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樵夫。这后生虽穷得家徒四壁,却有个金子般的心肠,村里谁家缺柴火,他总偷偷放两捆在人家门口。那年寒冬腊月,阿诚照例上山砍柴。忽听得幽谷里传来...

善良的老木匠与报恩的小燕子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名叫王德贵的白发老木匠。他手艺精湛却甘守清贫,总把攒下的铜板分给更穷苦的人。那年早春,王老汉修房顶时发现一只摔断腿的小燕子。他用竹片给燕子固定伤腿,每天省下半把米粒喂养。三...

老槐树下的约定:乡村教师三十年坚守点亮山区希望
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坳里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,枝干上系着的红布条随风轻摆。树下青石板旁,总能看到个清瘦的身影——57岁的周春梅老师正弯腰给孩子们系鞋带。这个画面,已在桐子沟村重复了整整三十个春秋。199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