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誓言:乡村教师坚守深山30年的动人故事
在云贵高原的褶皱深处,有个被当地人称为"鹰嘴岩"的小村落。这里唯一的小学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,树干上深深浅浅刻着几十代学生的名字。1993年夏天,师范毕业的张志明背着铺盖卷翻过三座大山来到这里时,老槐树正飘落着细碎的槐花。
村里人记得那个戴眼镜的年轻老师第一天就闹了笑话。他把煤油灯当古董擦得锃亮,结果夜里批改作业时差点烧了教案。但第二天清晨,人们看见他挽着裤腿,和早到的孩子们一起清扫被夜雨打落的槐花。
最年长的村民王阿公告诉我:"张老师来的第三年,乡里要调他去镇中心小学。那天他围着老槐树转悠到半夜,第二天自己掏钱买了水泥,把漏雨的教室屋顶修了。"现在还能在教室东山墙上看到当年他用树枝划的计算公式,雨水冲刷三十年都没褪尽。
2008年冰灾那年,张志明创下了连续87天没下山的记录。他妻子在县城医院生女儿时,他正用体温融化冻住的水管给孩子们烧热水。后来村民们轮流背着背篓,把产妇和新生儿接回了村。他女儿张小满如今在省城读医学院,假期回村给孩子们辅导功课时,总爱指着槐树某处说:"看,我爸当年在这摔过一跤。"
去年深秋我拜访时,恰逢张老师退休前的最后一课。58岁的他踮脚在黑板上画中国地图,后颈晒出个明显的"V"字型晒痕——那是三十年如一日接送孩子走过山路的见证。教室里36个孩子,有15个是当年学生的子女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手:"老师,您能不能等小满姐姐毕业回来再退休?"老槐树的影子透过窗格在地上轻轻摇晃。
离村那天清晨,我看见张老师蹲在老槐树下补刻几个新名字。树干上最深的痕迹是2017年他刻的"通路纪念"——那年政府终于修通了盘山公路。阳光穿过槐树叶在他肩上跳动,像三十年来无数个平凡的早晨一样。